思考题及延伸阅读 第93次读书会《择业》延伸阅读2 来自 全 贞雪 2015年5月4日 2015年5月4日 A Decrease font size. A Reset font size. A Increase font size. 錢穆先生於《新亞遺鐸》〈事業與職業〉 民國五十三年二月廿一日下學期開學典禮講詞 諸位先生、同學: 今天是我們本學年第二學期的開學典禮,也是我們參加了中文大學後,第二學期的開始。此後校中定有許多變動,然而有些事是可變的,有些事卻希望其不變。新亞應有一些特殊的地方,即新亞之所以為新亞,此事乃我們之所希望其不變者。現在大學李校長已抵達,我們於最近將來,將可看出中文大學此下所要走的方向,此刻則無法先作預測。 但有一事,我在此先要提出,因與諸位有密切關係,這就是有關考試的問題。諸如三院聯合入學試、文憑考試以及學位考試,都已經三院聯合會議有過詳細的審察及討論,以後諸位將會得到具體的報導。 我也並不說是注重考試和文憑頒給會與培植人才之大目標有何衝突,但若僅僅在注重考試和文憑上,至少決不能即謂已盡了培植人才之責任。我所以要特別捉出此問題,因有一層我必須連帶聲明,我認為一所大學,其主要的理想,決不在頒發文憑,而是要培植社會後起人才,為來學青年創造一個理想將來。什麼叫做人才呢?人才的標準應該是純客觀的。其人對社會有貢獻、有作用,才可被稱為人才。若對社會無貢獻、無作用,斷不能由他自己或少數私人私自捧他當人才。或許諸位說,使我在社會謀一職業,此一職業即是我對社會之貢獻。此語也有理,並不錯。但諸位須知,人生在職業外,又該有事業。職業與事業,又從何處作區別。諸位當知,職業往往是社會所要求於我的,而事業則是我在此職業上善盡責任外,又能自我貢獻於社會。一是職業為主,而另一則是我為主。 譬如:一間工廠招聘一位工程師,這工廠所要求於此工程師者,其實只是些當前一股工程師所應盡的責任,如何指導使用各項機器,或保護各項機器等。此是工廠所要求於此工程師的,也可說是工程師在其職業本份上所應盡的責任。但他可能於各項機器中有新發現,有新理想,能設法去改良或創造。工廠雖是對他沒有此要求,他卻自動自發地作此貢獻。當知此非他的職業本份上所要求於他的,而是他對此工廠乃至對整個社會與工業上有此貢獻,這便是他的一項事業了。 又譬如學校請一位先生擔任某一課程,他所教的學生對此課程能考試及格,似乎此先生的責任已盡了。然而這位先生除卻督促學生在本課程之進修外,他還能使青年在理想上、精神上、人格上,有所感召。有所啟示、有所扶腋、有所獎成。這樣的一位先生,他不僅是經師,更成為人師。不僅是一位教授,同時更成為一教育家。教育則決不僅是一職業,而顯然是一種事業了。 在社會上,每個人都可以在職業外有事業,並可即在他所擔任之職業內有事業。諸位能在新亞畢業,當然我們首先希望諸位各能得到一份相當的職業。其次,便該希望諸位能有一番事業,對社會有貢獻。但在學校的考察上,則只能憑他的考試分數定等級。給文憑,卻不能定要在有關事業貢獻的一面督促他。諸位當知,諸位在學較畢業,拿到一張文憑,要在社會上謀一份職業,實也不是一大難事。到此學校責任已盡,而社會對諸位要求的,也止於此了。諸位似乎儘可在本分職業上盡了責任,便於心無愧,不再多管。 然而論到社會本身,則決不能就此作罷。社會需要能不停的改革,不停的進步。因此社會上不能專有職業人而無事業人。若此社會人人只知有職業,不知有事業,此社會自會不斷墮落,不斷破壞,到後來,連各人職業也發生問題了。但社會是盲目的,只要人當職業,不要人幹事業。因此事業必待人自發自動,有志願,有理想,有抱負,自主地向社會有貢獻。此等人和此等志願之培養,則最好應在青年期。因那時,其人尚未進入社會,對於社會之種種人事未有瞭解,易於從純理想方面激發他,使他抱有遠大的理想。若他已進了社會,懂得社會一切,他將認為社會所要求於我的,也只是一張文憑。有一張文憑,便可向社會換一份職業,那就一切完了。青年之可愛可貴,正因他不懂,不知天多高,地多厚,壯志凌雲,勇往直前。待他年紀一大,經驗多了,私人的經濟負擔重了,青年時期所能有的遠大理想與宏潤抱負,也就消逝不見了。 如此說來,學校教育,豈不是要利用青年天真純潔,世故未深,來誘導低當傻瓜嗎?這又不然。關於此一層,我還要告訴諸位:專知有職業,其實是人生一痛苦。必待有事業,才是快樂的人生。這並非說,職業只得收入一百元,而事業可有五百元。其間差別,乃在內心上,精神上。 譬如在學校當把教書當作職業,上課多少鐘點,辦公又多少鐘點,計算起來已經頭痛,還要使學生一一能好好通過考試,那負擔就更重。一位先生也僅等於一零件,學較是整個一部機器,學校要你作什麼,你便作什麼。擴大言之,社會如一機器,人人都等於一零件,機器轉動,要仗零件。但零件實無自由,亦無意義。只是社會要用你,你得聽社會用。現在是要人來用社會,這就大大不同了。 譬如一位先生對學生有期望,他一心要學生盡成才,他自會覺得學校裏派他擔任的幾個鐘點還不夠,他一天到晚精神全化在那輩學生身上,而他也樂此而不疲。在他看,在學校上堂任課,不是把鐘點換薪水,他是在參加社會的教育事業。他的精神生命,盡用來貢獻於此社會、此事業,這豈能把金錢來衡量其價值。所以教育事業,是崇高的。 但社會不知,社會對此職業,報酬永遠低,社會對於一切文化事業,是永遠欠賬的。真要回此債負,也永遠回不清。所以在社會上,學校的地位是最高的,教師的尊嚴,也是最高的。無法論報酬,反使此項職業報酬永遠是最低。論金錢,一位先生總是所得不多。但若有一位學生將來有了成就,在他心上,卻是無上愉快。他在精神上的那份快樂,也就是他無比的報酬了。當然社會事業決不止教育一項,我此刻是以大家易於瞭解的來舉例。 其實深一層言之,社會各項職業,其報酬也多是刻薄的、虧待於人的,把一些金錢來換取你一段生命,不是嗎?因此我說諸位能有理想,有抱負,能知於職業之上有事業,那才會使諸位的前途光明、愉快。我希望諸位選擇在你們面前的道路,不要僅為社會用,而要能用社會。不要認職業為主,而要認你自己為主。這雙方距離相差太遠,諸位宜細辨。 說到事業,也不是要諸位都能驚天動地的幹一番,或者賺取大量的金錢,百萬與千萬,或爬上政治上最高地位,高踞人上。若我當一位小學先生,拿一百元月薪,生活儘艱苦,而我心中覺得我在此幹教育事業,我要教導此一批窮苦孩童,使他們懂得做人道理,將來對社會有用,這就是我的事業了。事業決不能把一應外面的物質條件來衡量。 我們新亞決意參加中文大學,其中一理由,也是為諸位畢業後的出路看想。拿到了政府認許的文憑,便可換得社會上一份較好的職業。這也是學校的苦心。但政府往往另有計算,目前社會需要多少人,空有多少職位,政府常想照此來發多少文憑。文憑發多了,拿著文憑找不到職業,會對政府增麻煩。文憑只如一張飯票,拿此飯票去換飯吃。有了飯票,不給你飯吃,那還了得!所以文憑愈多,有時會社會愈亂。 講到歐洲大學,最初本就是職業的,如傳教徒與律師及醫生,都是一項職業。後來工商業逐步發展,各式各樣的學生越來越多,大學課程也愈來愈繁。如今天美國,由於社會繁榮各種需要,連旅館業、廣告業也都成為大學中一門專科。拿了文憑,便可當此職業,這是大家知道的。在東方的國家,羨慕西方,也拼命求發展教育。然而社會的工商業處處落後,於是學生出路成了大問題。但又不能學校關門,禁止青年受教育,這豈不成了一嚴重的問題嗎?我想文憑多,可能成問題。人才多,卻不會有問題。我從未聽過社會上人才多,會發生問題的。社會正需要大量的人才。最理想的社會,希望全社會人人是人才。我們只要培養出來的真是人才,可不計較職業,而求完成事業。若他真是一人才,也不會對社會增麻煩。但我們若僅知有職業教育,不知有人生教育,那問題就麻煩了。 西方大學教育,職業意義超過人生意義。大學重傳授知識,講做人道理的則在教堂。其先西方大學本從教堂分出,在傳授知識中,本帶有宗教意味。現在西方社會的教堂,也還可以彌補他們學校教育之偏缺。但在中國,一向是教學合一的,學校教育中兼帶有宗教情味。 今天東方的教育,在知識傳授上趕不上西方,而又沒有崇高的理想與信仰,多開學較,多發文憑,便多增加失業與失望。但若我們的教育,能直接上中國文化傳統,先生不只是經師,而又是人師。不以謀職求生為教,而以立德、立功、立言為教。教育發揮,自可適合中國社會,也能趕上西方境界。多發文憑也儘無礙。因來受教育的,其志向本在事業上,能幹事業,那愁沒有職業。只不要專在職業的物質報酬上相爭便好了。我們一向說要提倡中國文化,這裏也是一大關節,諸位宜細細體會。 我曾再三向諸位講,莫要太重視了那張文憑。我們新亞各位教授,在其任課方面之學識外,都還有其他值得諸位學習處。諸位在學科外,務須懂得精神、志向方面的培養。這是我今天所要特別提出的。 諸位當知事業應是平平實實的,別人看不見,而對社會有真貢獻。而且事業又是人人能做,又可以無入而不自得。或許諸位的經驗少,聽我今天這番話,仍有不易瞭解處。但諸位可從自己接觸到的學校先生以至社會上人,去審察,去評論,那些只是職業人,那些才是事業人?就可漸漸知道職業與事業之分別。此一分別,卻對諸位畢生前途,有莫大關係,務請諸位注意。 ×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0 评论 0 FacebookTwitterEmail 全 贞雪 上一篇 第93次读书会《择业》延伸阅读1 下一篇 第92次读书会《研究问题所需的态度》整理稿 您可能会喜欢…… 第193期读书会... 2025年5月4日 第192期读书会... 2025年4月2日 第191期读书会... 2025年3月8日 第190期读书会... 2025年2月9日 第189期读书会... 2024年12月12日 第188 期读书... 2024年11月4日 第187期读书会... 2024年10月7日 第186期读书会... 2024年8月31日 第185期读书会... 2024年8月10日 第184期读书会... 2024年7月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