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父亲给予你的教育:
身体力行的孝顺,对亲友信任,别人冒犯了你,要努力去原谅,因为他们是亲友,不要有怨恨的状态去生活,适当糊涂一些;
关注身体的健康,不刻意追求,但也不要忽视饮食和睡眠,一茶一饭是安心生活的基础,尤其不要因为娱乐而忽略休息;
不论社会环境如何,内心要尊重知识而不是权势,遇事量力而行,不莽撞;遇人尽量以诚相待,问心无愧即可,不抱所求,亦不会太失望。
2.我所感受到的父爱:
因为有作为高中教师的母亲给我的学习把关,我父亲对我的态度有点接近放养,在原则不矛盾的情况下倾向于让我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,不会刻意告诉我所做所走的是否是“弯路”,因而记忆里我很少遇到被“揠苗助长”的情况,也使得我乐于享受挑战被解决的成就感,而不会去依赖他人。虽然偶尔感觉比同龄人在待人接物上有些木讷,但这种“慢半拍”的风格往往使我有更充足的时间观察,而做出恰当的判断,回想下,这实在是我的幸运。
3.对父亲说的话:
你们的培养,使我顶天立地而,有你作为我的父亲,是我今生最大的福报,家里的一切我会全力去打理,你可以放心,我会将你给我的教育传承下去。
临时感悟:关于中国医患关系现状的一点体悟。
饭桌上听闻全师姐提起她同事(非编制护士)在工作中殷勤照顾领导起居,而最终得到体制内编制的事例,感悟如下。
1. 中国的官本位传统使得多数服务成为权力的附庸品,只要有权力,就会有免费而周到的服务,因而在中国的官员眼里,服务是廉价或低贱的,这造就了一种鄙视服务行业的病态价值观。
2. 继上点,若我为官,有权势在身,殷勤服务于我的人大多有所图谋,且不思正当途径,妄图通过服务“贿赂”于我,引申服务从业者多心术不正之辈,其道德是需要审视,质疑的。这是种下意识的情感,而非理性结论,但人们往往会被这种“标签化”的简易归纳影响判断,参考“河南人多狡诈”“新疆多盗窃”“东北人多鲁莽”等社会化标签。
3. 曾经的官本位,可享受特权者为少数,如今社会发展,财富的累积使得部分人可通过金钱享受同等服务(钱本),服务有了价格,而少数人仍可能免费享有同等服务,造成价值观的混乱,提升矛盾。富(钱本)而不贵(官本)的“阶级”对贵(官本)“阶级”的不满和无奈,这种矛盾可能转化为针对服务业待遇不同的指责,故而对服务从业者变本加厉的苛刻,这种苛刻可能因为充满戾气的社会舆论的助力变为新的病态价值观,且不论平民(非富非贵)“阶级”的广泛矛盾。
4. 医疗行业作为半个服务业,是这众多矛盾的交叉点,本当一视同仁的高贵行业,因为社会的猜忌和有限的资源而对需求无能为力。作为被服务人的某人,因为没得到理想的服务,又在社会舆论的暴戾诱导下,在他潜意识里的医疗从业者形象逐渐变成低贱而无道德的代表,应当除之而后快,故而可见对伤医、杀医事件的恶性评论层出不穷。
5. 医疗行业若作为服务业看待,它所购买的是健康和生命这种不确定产品,有类似赌博的特点(输则财命两空),和相对高昂的非实物价格(患者潜意识认为健康是我曾经拥有的,而不是新获得的),以上诸多误解引起消费者对医疗结果过高期待,而无法理性接受死亡或治疗失败的结果,这种心理误区,易被不良诱导,激化医患矛盾。
6. 可能的解决办法:明确服务业行业道德和个人道德的界线,树立尊重服务行业的健康价值观;明确官员的权利范围,杜绝特权的灰色地带,严格执行(最重要),违者严惩,以儆效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