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两厢情愿开始
李林溪
读《志愿真诚》以及听到大家的讨论,我觉得很受启发。志愿说到底要自己发愿,自己愿做,从这里开始。说到报酬补偿困难艰险,那是后来实际操作层面的事情,并非不重要,出现的顺序上有区别。
倒是后来几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。到现在“志愿”似乎成了领导的“志愿”,我们被迫去“愿”,大家心里还是很不爽的。无论是上下级关系,或是平日生活中人与人打交道,“两厢情愿”可谓是一个基本准则。很难相信强扭的瓜会甜,倒是有可能面对的对象不适合做这类事情。
我承认我有时会很喜欢灭high,面对一大群人高呼着“我为你好”去拯救世界的时候,我也曾为他们欢呼,也很支持;后来发现结果不一定好,可能真是一厢情愿的事情。我真的想问他们“你确定是真的尊重对方意见去帮助了么?”“我为你好”确实太高尚了,直接把对方架到无法退身的塔尖。我创造了一个我认为的理想环境让你来生活,初看很高尚,再看很扭曲。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是 梁先生在端午吃饭的时候,看我把包放在身后问我要不要把包放到沙发,我说没事,这样不错。梁先生说那就行。的确,当时我觉得腰有点累,想略微稍微斜躺一点。并没有所谓“包搁在后面多难受你就听我的吧”,当天情况特殊而已。还有就是梁先生的弟弟,在梁老先生面前跳过当时很时髦的迪斯科舞,并问梁老先生的看法,老先生说:“你喜欢就行。”可见其中梁老先生对他人的尊重,起码没有我印象中儒家都是手握戒尺,害怕新事物的酸秀才形象。尊重他人的选择,可以不一起参与。只要行为不过界,真没太多可指责的。当然,我说的“两厢”可以变成“ 多厢”,只要是涉及其中的,都应该是一边厢。有一边不带着玩,迟早他要进入到这个过程中的。多厢的时候更要协商和妥协了,这是另外的话题,不展开。
或许人与人有层次的不同,不否认还有人生活在较低层次中。一厢情愿去把他拉到高层次的结果或许是他一下又回到低层次去了。终归他要自己想要改变才是,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,多么和谐的一幕非变成一边拼死老命一边无所谓的滑稽剧,不如等等,不如换个人,那五个W此时都不对。
尊重他人的意愿,一个巴掌拍不响,两厢情愿,才有火花。